染丝之变
 更新时间:2024-10-12 08:23:56
rǎn sī zhī biàn

典故出处

《墨子·所染》:“[墨子]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於苍则苍,染於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。’”

成语资料

成语解释: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。
成语举例:故友之好,请于此辞:染丝之变,墨翟致怀;歧路之感,杨朱兴叹,况于将军游处少长,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。★《晋书·袁乔传》
常用程度:一般
感情色彩:褒义词
语法用法:作宾语;指环境影响人
成语结构:偏正式
产生年代:古代

字义分解

读音:rǎn

[rǎn]

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:染料。染色。染坊。染缸。印染。 ◎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:染病。感染。传染。沾染。一尘不染。

读音:sī

[sī]

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,是织绸缎等的原料:蚕丝。丝绸。缂(kè)丝(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。亦作“刻丝”)。 ◎ 像丝的东西:铁丝。菌丝。肉丝。游丝。 ◎ 细微,极小:一丝不苟。 ◎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:情丝。愁丝。 ◎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(一丝等于千分之一分):丝毫(喻极少,极小,一点儿)。丝恩发(fà)怨(指极小的恩怨)。 ◎ 公制长度单位,一米的十万分之一(亦称“忽米”、“道”)。 ◎ 指弦乐器:丝竹(琴、瑟、箫、笛等乐器的总称。“竹”指管乐器)。 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读音:zhī

[zhī]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 ◎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◎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◎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 ◎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 ◎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 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:biàn

[biàn]

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,更改:变调。变动。变法。变为。变革。变更。变通(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)。变本加厉。变幻无常。

展开更多
abcd的成语
热门成语推荐
大家都在看